福音研究所
教師資料第17課:因耶穌基督戰勝死亡而找到希望


「教師資料第17課:因耶穌基督戰勝死亡而找到希望」,耶穌基督與祂永恆的福音教師資料(2023)

「教師資料第17課」,耶穌基督與祂永恆的福音教師資料

教師資料第17課

因耶穌基督戰勝死亡而找到希望

總會會長團達林·鄔克司會長教導:「從死裡復活,是我們的信仰最令人安心的個人支柱。它為我們的教義增添了意義,為我們的行為增添了動力,並為我們的未來增添了希望」(「救主為我們做了什麼?」,2021年5月,利阿賀拿,第75頁)。在本課中,學生將討論主復活的真實性,並分享在面對必死的身體所帶來的挑戰時,復活如何帶給他們希望。

教學建議

許多親眼見過耶穌基督復活的人為此事作見證。

開始上課時,可以請學生寫幾句話,說明為什麼耶穌基督的復活對他們個人很重要;然後給一些人時間,讓他們與小組或全班分享。你可以提出以下一個或多個問題,來評估學生在本課中可能需要更詳細地討論哪些內容:

不妨展示復活的基督在墳邊向馬利亞顯現的圖片。一起閱讀約翰福音20:14-18,並讓學生想像一下,馬利亞看到復活的主時,會是怎樣的情景。請學生分享他們的想法、感覺或靈感。

提醒學生,在準備資料第1部分中,他們曾受邀去選讀一段親眼見過基督復活的人所作的記載,並記錄自己對這件事的想法和感覺。給學生時間複習他們所選讀的經文;或者如有需要,選讀一段經文。接著,讓他們分成小組,請他們分享從所研讀的記載中學到什麼。然後你可以問:

  • 這些關於復活的記載,可能會如何影響一個人對耶穌基督的信心?

你可以展示以下情況:想想看,倘若有個朋友說了以下這段話,你要如何回應:「我相信耶穌基督是一位偉大的教師和宗教領袖。我接受祂在道德方面的教導,但我不相信復活確實發生過。」

討論時,可以提出以下一些問題:

  • 使徒保羅可能會如何回應這段話?(你們可以複習哥林多前書15:14,17-22。學生可能會找出類似以下的真理:復活對於主的福音是不可或缺的。由於耶穌基督復活,每個人都會復活。

  • 耶穌基督的復活為什麼是祂福音的核心?有哪些與耶穌基督和祂福音相關的真理,因祂復活而得到證實?(你們可以複習準備資料第2部分中,陶德·克理斯多長老所說的話。)

  • 知道藉由耶穌基督,所有的人——包括你——都會復活,這讓你有什麼想法和感覺?(如果你願意,也可以分享你對這個問題的感覺。)

保羅教導,我們可以因耶穌基督戰勝死亡而歡欣。

改善教導與學習

談論個人話題時,要懷著謹慎、同情的態度。在談到可能會引起強烈情緒波動的話題時,要敏於察覺學生的情況和感覺。要了解學生的生活,以便知道該如何以最佳方式處理敏感話題。上課時,要觀察學生的表情,並思考課堂討論可能會對學生產生什麼影響。

分享七十員保羅·詹森長老的女兒艾莉莎以下的故事:

圖像
保羅·詹森長老

大約一年前,我們的女兒艾莉莎去世了。她與癌症搏鬥了將近八年,動過好幾次手術,試過許多不同療法,有過激動人心的奇蹟,以及深深的失望。我們看著她身體的狀況惡化,走向塵世生命的盡頭。看到這樣的事發生在我們寶貝女兒的身上真是痛苦不堪,那個有著明亮雙眸的小寶貝已長大成為一個既有才華又美好的婦女、妻子和母親。我當時以為我的心會碎。(「不再有死亡」,2016年5月,利阿賀拿,第121頁)

  • 你或你認識的人是否有過類似的感覺?如果有,當時是怎樣的情況?

請學生複習準備資料第3部分中詹森長老所說的話,以及哥林多前書15:52-55。你可以建議他們去尋找能帶來安慰和希望的教導,然後你可以問:

  • 復活的教義如何能將安慰和希望,帶給那些因致衰疾病、改變生命的傷害、先天畸形或親人死亡,而在苦苦掙扎的人?(學生可能會找出類似以下的真理:我們將以不朽壞和不死的身體復活。

  • 對復活的真實性有所了解,曾在何時幫助了你或你認識的人?

不妨分享更多艾莉莎的經歷:

圖像
保羅·詹森長老

艾莉莎研究過和她有同樣類型癌症的人的存活率,統計數字並不樂觀。她寫道:「但是因為有個解藥,所以我不害怕。耶穌已經治好了我的和你們的癌症。……我好起來的。我很高興我知道這一點。」

我們可以把癌症這個詞換成我們可能面臨的任何其他身體、心理或情感方面的疾病。由於復活,這些疾病也都已經被治癒了。(「不再有死亡」,2016年5月,利阿賀拿,第122頁)

  • 我們可以從艾莉莎和詹森長老的經驗中學到什麼?

不妨唱聖詩「祂已復生」(聖詩選輯,第120首),或觀看影片「祂活著——慶祝復活節因為耶穌基督活著」(2:25)。

然後展示以下問題,或是一些你覺得與學生更切身相關的問題,請學生沉思並記錄他們的想法、感覺和靈感。

  • 當你面臨塵世挑戰時,救主的復活曾如何,或者如何能為你帶來平安和希望?

  • 你要如何運用自己學到的復活的知識,來鞏固自己或他人的見證?

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記寫和反思後,鼓勵幾個學生分享他們所寫的內容。

為下堂課作準備

為了鼓勵學生為下一堂課作準備,可以發送以下訊息給學生:研讀第18課的準備資料時,請想想恩典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。